【关键词】民宿;现状;核心竞争力;发展策略
随着国内经济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选择的出游方式变的多种多样,不再只是单一的跟团出游,越来越多的大众旅游,自助游的方式出现,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对酒店在干净,舒适,价格经济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民宿酒店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游客与投资人都对民宿有了更多的关注。然而旅客以及相关旅游单位对民宿酒店化的理解,导致近几年民宿的商业化加剧,变得越来越像普通的商务酒店,这让民宿的发展陷入尴尬的境地。
一、何谓民宿
所谓民宿是一种私人经营的小旅馆,类型多样,却有不同的风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只是逛景区,看风景,如今更要体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宿起源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来源于日本,有的说来源于英国,法国。英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西南部与中部人口叫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民宿,当时民宿数量不多,它的性质属于家庭式招待,这是英国最早的民宿。中国民宿实际上到现在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最初的形态就是农行腾出闲置的房间资源进行招待旅游消费者,随着政策引导和消费需求,国内民宿正从这么多年的缓慢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民宿作为一种旧乡愁与新乡土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之为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在多主体的共同推动下,近三年民宿的关注度一直在上升,从2016年七月份开始,搜索量井喷式增长,到八月份甚至超过酒店。2016年8月份开始,民宿与酒店的关注度已经持平,但是曝光度还远不及酒店,人们对于民宿信息的了解相比酒店来说显的微不足道了。2015年,随着共享经济的到来,民宿已经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时开始选择个性化的民俗体验,整个社会的潮流正在引导潜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推动民俗行业的发展。虽然整个民俗行业还处于起步状态,数量也远远低于酒店,但是民宿行业的入住率几乎接近于饱和。然而正是这种井喷式的发展,让不少旅游地的村民觉得把房子贴上马赛克瓷砖,收收房租就可以称之为民宿。随着旅游的发展,民宿在各大景区遍地开花。差的民宿太差,连基本的设施用品都不具备,好的民宿价格又实在太贵。有的游客就会觉得不太划算。
这种泡沫式的发展,使得国内大部分民宿酒店在酒店数和客房数递增的同时,客房出租率确出现持续下滑。这是由于民宿酒店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大。
二、民宿发展现状与核心
对于我国的民宿发展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上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绝对不能完全照搬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产业为研究对象的核心竞争理论,那样会脱离分析问题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那样的话核心竞争力构建与发展的效能势必会下降。我认为我国的民宿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
(1)成本较低,相对高星级酒店,民宿的管理成本较低。
(2)价格合理。
(3)客源供给优势,顾客往往会选择与自己文脉相连,已与交流的本土化酒店。
(4)投资回报率高。
然而现阶段我国民宿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劣势:
(1)缺乏品牌。
(2)规模小,发展缓慢,管理经验不足。
(3)市场分布不均衡,虽说一般的民宿都建在景区的附近。然而对于一些热门景区附近的民宿生意非常火爆,而一些比较偏僻的景区,相对来说民宿的经营也是比较惨淡的。
(4)专业人才的缺乏。我國的民宿一般开始都以农家开始,经营者一般都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的经营方式过于简单,无论是在服务质量和专业知识上都很难达到一定的水平。
(5)缺少强大的网络预订系统。民宿经营者,刚开始经营时,都不会想到借助网络营销或是关键词广告的力量,架设网站或加入当地民宿连结。
个人认为民俗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上,所谓的人力资源也就是员工的服务质量,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技能,以及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我觉得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其次是民宿的管理水平,而这种管理水平主要归结于管理者的素质,管理制度,对员工的授权程度。好的管理体系可以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有效的集中组织协调起来,发挥整个民宿的优势。再次一个民宿的硬件档次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础,酒店虽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同时也应该是高新技术综合应用的窗口。我们要尽力创造一个智慧型的民宿。民宿核心竞争力形成基础就是要依靠酒店高超的电子商务水平和优质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民宿要有自己的文化和经营能力。一个好的民宿文化是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酒店精神和经营哲学。是民宿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优异的民宿文化是整合更大范围的资源和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发展民宿文化,才会使民宿酒店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的优势。在经营能力方面民宿不能仅局限于当前的优势进行发展,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保持活力的源泉。
三、民宿冷思考
民宿作为火爆,快速发展的新兴业态,积累的问题也逐步呈现,段强在民宿大会上指出,民宿产业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容忽视,比如个性化是民宿的灵魂,但产品与服务趋同现象已经在悄然蔓延,过度与不当的设计违反了住宿服务的基本规律反而会降低客人的体验感,盈利模式不够成熟,让一批民宿项目难以实现基本的经营利润。消防,土地等法律法规的滞后。也成为制约民宿发展的制度瓶颈。另外,目前。民宿的概念尚未同意,业内外认识混乱。农庄、农家乐、乡村酒店、客栈都被称为民宿,行业鱼龙混杂,多态发展,各地监管,法律也处在缺失状态。例如。广州的民宿企业要合法经营,只能参照旅馆业或房屋租赁来管理。各地的民宿经营并不都是火爆,而是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早期民宿发展区,依托成熟的区域市场和强大的品牌效应,价格堪比星级酒店,表现出强大的爆发力。全年无淡季。而另一方面,大批新晋的民宿经营者。却面临着定位失准。客源不稳的发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举步维艰。
民宿近几年火爆的发展,同质化严重,故事性缺失,人情味流失,地方性消失,乡村性遗失等突出问题,让投资者也逐渐理性起来。民宿是乡愁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民宿不仅仅是旅游过程中酒店住宿的补充,应该说民宿是一个独立的业态,一个有故事,有心灵触动的业态。中国乡村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民宿发展,要不文化氛围浓郁,要不依赖于旅游目的地和知名景区,以旅游发展附属服务产品的角色而得以存在和发展。所以在发展民宿的火爆过程中要保持一份理性的冷思考。
四、打造满意民宿
以“轻生活”为潮流的新一代80、90后年轻人不再满足与酒店式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所以一些有设计感,有情怀的民宿更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如何打造令人满意的民宿。我们一定要提高好民宿的核心竞争力。
(1)完善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体系,完善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绩效评估要有奖励机制,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
(2)对于文化我们要建立双重文化,顾客满意的文化,员工发展创新的文化。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3)建立民宿自身的专业网络,实现技术创新,打造民宿里的智慧型服务。
(4)在经营能力上我们要把民宿发展成经营连锁化,经营集团化,经营成本化。
传统酒店的PMS和会员体系,对于连锁的民宿酒店同样适用,但是民宿酒店对客群的需求研究,要高于传统酒店。
(1)民宿酒店要形成品牌,一定要细分市场,做一部分人生意,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喜欢你,但你要做到的是喜欢你的一定会忠诚于你这个民宿品牌。像有一些民宿现在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成功,包括唐人投资开发的新乡居生活-唐乡模式,民宿业的小米模式-宛若故里,O2O模式-游多多客栈,精品连锁-花间堂,以及自成风景-猪栏酒吧等。
(2)民宿酒店的运营一开始就应该做+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可能是市场模块,也可能是资本模块,不跟互联网沾边的民宿运营一定是没有前途的。口碑营销固然可以带来部分客户,但经营一段时间,口碑和传播途径都达到上限后就很难有所突破,可以考虑同时进行网络营销。招来客群,提高入住率。虽然网络营销可以带来很多客人,但大多看的是民宿是否够豪华或新颖,这样的客群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民宿经营者为自己品牌的经营选择适合自己的客人。在营销方式上要做出差异化,民宿的名称起的好不好这一点就很重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取名但不要要太俗气,不然游客连想点的欲望都没有。
(3)从长远看,高价格,高品质的民宿酒店品牌,比低价品牌更容易成事儿,如果阶段性的战略是为了占有市场,那么将来同样面临品牌升级的问题。
(4)售卖者要有自己的情怀,要有自己的售卖风格,这就对运营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这样的话,就难以形成高品质的民宿品牌。
(5)传统酒店运营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要防止思维被禁锢,这是一个新事物,应具有新事物快速变化的特质,用条条框框判断做法与取舍,会失去民宿生存的基础。
(6)商业布局可以快,产品打磨快不了,民宿酒店产品的用心程度直接关系运营效果。
(7)原生态和艺术感不是不好,但一定要与地域文化相协调,相融合,突兀的设计装修带来的违和感会直击客人内心,生搬硬套的产品设计与配套,不仅无法讨好客人,还会大煞风景。
(8)回归到根本,服务还是吸引客人不断回流的关键,想办法尽快确定民宿经营方向和风格,才是长久之道。民宿酒店运营方式与客人需要更友善的沟通,漠视客人的诉求,拿客人当低能儿或者冤大头,坐地起价欺诈客人等行径都会为自己的民宿经营带来灭顶之灾。
五、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旅游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我国的民宿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初步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积极反应,获得了良好的經济效益。但真正的民宿,不应该是只有住宿功能的场所,也不应该是农家乐的替代品,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一家设计独到的民宿都承载着开发者的理想,它不一定要有高级奢华的设施,却能让人体验当地的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情怀,体验到有别于以往生活的一种全新生活方式。虽然现在的民宿依然停留在卖住宿而非卖生活的阶段,但我相信经过不断的进行行业的规范,整合,大浪淘沙之后,民宿一定会在商业与情怀中找到平衡,释放出百花齐放的魅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